
姓名:张宏恺
职称:教授
邮箱:hongkai@nankai.edu.cn
办公电话:022-23500808
办公地址: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课题组网页:无
研究方向:生物技术药物;免疫药理学;肿瘤生物学
(1)研发抗体和溶瘤病毒等生物技术药物用于治疗癌症、自免与炎症疾病;
(2)阐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先天免疫细胞失调介导的耐药机制。
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
2004年9月-2009年7月,南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2000年9月-2004年7月,南开大学,生物科学,学士
2023年8月至今, 南开大学, 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2016年5月-2023年7月,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2013年10月-2016年4月,美国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高级科学家
2009年9月-2013年9月, 美国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博士后
研究成果:
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Molecular Therap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一区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4项以及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专利成果转化5项,推进了4个候选药物的临床申报和试验。
1. J Zhao, et al. Single-cell data-driven design of armed oncolytic virus to boost cooperative innate-adaptive immunity against cancer. Mol Ther. 2025 Feb 5;33(2):703-722.
2. K Ye, et al. An armed oncolytic virus enhances the efficacy of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herapy by converting tumors to artifici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in situ. Mol Ther. 2022;30(12):3658-3676.
3. Y Wang, et al. High-throughput functional screening for next-generation cancer immunotherapy using droplet-based microfluidics. Sci Adv. 2021;7(24) :eabe3839.
4. Y Guo, et al. A SARS-CoV-2 neutralizing antibody with extensive Spike binding coverage and modified for optimal therapeutic outcomes. Nat Commun. 2021;12(1):2623.
5. H Zhang, et al. Autocrine selection of a GLP-1R G-protein biased agonist with potent antidiabetic effects. Nat Commun. 2015; 1(6):8918. 1.
社会兼职: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制药技术分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前评价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组织任职
荣誉称号:
